【建築師考試】哲瑋心得

感謝學長這兩次上課的分享,也跟您分享一下兩堂下來的感受。

幾次考試下來,我已經認識到正確的回答到題目文的內容是很重要的一件事,但在面對題目還是不時有抓錯重點的狀況,”從後面來” 的這個方法,是過去沒有嘗試過的。以往解題都是正攻讀題,跟著出題者的文字一路發散想法,卻常在收斂到重點的部分耗費大量時間,或是收到自己想作的的方去,解完發現是作自HIGH的…。

倒過來讀題目,也幾乎就是從考過幾次後,我一直覺得不太重要的”圖面需求”,這個段落開始讀題,甚至從裡面理出題目要的重點,而且可以往回一直扣到題目的前文來對應,這樣的應答讓我感到相當新奇,仔細想想,考過的人其實只說過,圖面要求的比例不重要,或是圖面要求的某張圖不重要,其實沒人說過圖面需求這個段落不重要,驚覺 ”可以不管圖面需求” 這個想法,其實是自己耳包,解題的引子居然就藏在這個段落裡…。

其次是對於資料庫建立的觀念,過去我習慣把資料依案例整理,也確實如學長講的,資料整理好之後,也就束之高閣,沒特別對到題目類別,就不太會去翻閱,即使現在每天要從裡面找圖出來臨摹,也常常花很多時間在”挑案例”,因為全盤對到胃口的案例並不多,有時後描完某些不錯的用法,卻也很難在真正面對題目的時候馬上聯想到運用上。

把”有感覺”的案例不加分類的保存,這讓我想到從前整理電腦桌布的檔案,我也會把圖檔分主題收藏,但真正想換桌布的時候,卻通常是去找”UNKNOW”的這個我沒辦法特別規到某一類的資料夾,即使裡面有幾千張的背景圖,我也都能很快的找到我慣用的那幾張,而自己對這些圖的哪些氛圍有感覺,其實也很明確,綜覽整個UNKNOW資料夾,這些圖片其實也都有些同調性,原來這種方法是能用來累積自己的設計風格&泉源的方式!?

另外關於讓計畫可視化這件事,有兩個因素讓我在這塊的時間消耗很多,但產出不見得有效,其一似乎是對活動缺乏想像,營運循環圖常常只能3~4個活動,或是很多線性活動關係卻無法兜成圈,去年也拜讀了社區規劃這本書,還缺乏由活動生成空間的連結,對於關鍵字這個資料庫,還有待補齊…。

其二是對於一些想討論的議題 (環境、交通、開放空間…etc),還沒辦法在表現法上定型 (平面?剖面?透視?圖表?),造成圖面的左半邊有時後是密度太低 (一個小圖討論到的事情太少,但也有老師建議該挑重點,一個小圖講一件事),或是亂成一團 (一個小圖討論太多東西,ex : 用平面圖同時討論人車動線、開放空間、環境對應、配置計畫…etc),就像你課堂分享的,配置要從60救到80很難,但是計畫從40救到60很簡單,下半年除了持續調大配置這塊,計畫該花時間先補起來了。

哲瑋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